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运营 > 正文

如何进行质量成本管理(如何进行质量成本管理课后测试)

2024-10-06 7218 0 评论 企业运营


  

本文目录

  

  1. 如何做好成本管控
  2. 怎样进行质量成本管理
  3. 如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

一、如何做好成本管控

导语:随着我国企业改革及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企业的成本管理组织体制本身也是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企业在设计自身的成本管理模式时,应更为科学化、规范化、成本管理组织体制才能朝着良性化的方向发展,并促进了决策的合理化,以及控制的全面化和深入化。

  

针对每项成本源,采用科学合理的控制方法:

  

1、人工成本:需要对部门的岗位进行分析,对岗位人员进行科学定编,保证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量都达到饱满,合理控制人工成本。

  

(1)制定设备的开关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定时进行开关;

  

(2)提高员工的意识,养成员工节能的**惯;

  

(3)加强巡视和检查,避免长明灯和长流水,避免能源的跑冒滴漏。

  

(1)制定消耗品的标准使用量,严格按标准执行;

如何进行质量成本管理(如何进行质量成本管理课后测试)

  

(2)每日对消耗品进行统计,每周、每月进行分析,实时关注;

  

(4)按五常法进行堆放,避免腐烂,并按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避免过期或变质。

  

(1)正确选择洗涤厂,货币三家,选择价格适中的,且洗涤使用的材料对布草伤害不大的;

  

(2)清点清楚布草交接的数量,并建立台账;

  

(4)正确使用布草,不能用完好的布草搞卫生,减少布草的使用寿命。

  

(1)正确使用设备设施,延长其使用周期;

  

(3)提高工程维修人员的.业务技能,避免因不当维修造成硬件的损坏;

  

(4)建立修旧利废制度,合理使用旧品及废品。

  

(1)根据菜单开具每日菜品申购单,不能申购过于昂贵的菜品;

  

(2)严格对采购回来的菜品进行检验,严格保证质量合格,尽量充足;

  

(3)严格控制食品生产的过程,减少浪费;

  

(4)开餐期间对顾客做好提示提醒,避免顾客浪费;

  

(5)闭餐后对剩余餐品进行回收利用,能留到下餐的做好储存处理;不能留到下餐的,作员工餐使用;

  

(6)收餐时对于可以回收的餐品进行回收(如整果),不能回收的统一倒入泔水桶进行处理。

  

如何降低采购成本?相信这是每一个企业采购都在思考的问题。那么,各企业都是如何降低采购成本的呢?有什么方法策略可以有效控制采购成本?

  

对于采购方来说,一旦确定了可以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应该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使采购方在长期的合作中获得货源上的保证和成本上的优势,也使供应商拥有长期稳定的大客户,以保证其产出规模的稳定性。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能给采购方带来长期而有效的成本控制利益。

  

工程施工项目物料成本高。施工所用的物料费用占整个项目成本中的比重最大,可达60-70%。多数企业在施工准备阶段的用料计划计算的不准确,进料时把关不严,质量和数量的误差较大;物料采购价格不透明,物料采购成本损失严重。在堆放料物的地方,经常发生施工现场的车辆碾压物料入土造成浪费;经常发生物料被盗事件;有的工程竣工后,物料剩余现象严重;有的物料运输距离长,使物料运输成本增加,最终导致物料成本过高。

  

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验效益是设计人员的神圣职责。如何确保压力容器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一个优秀的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中必须选择合理的方案,根据工艺条件,合理选择设计参数和选材,以及采用合理的结构。此外还应熟悉焊接和热处理,使产品便于安装和检修等,要求并还要善于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达到设计题。随着四化建设的飞快发展,新设备、新工艺的出现,要解决上列问题,是十分困难的,这是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十分严竣的。

  

质量成本包括鉴定成本和损失成本两部分,也可以称为为做对事而发生的成本以及作错事而发生的成本。企业的巨大质量成本,与"废前重后"有直接的关系。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非检验出来的。所有如果要质量成本,一定要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否则事后的检验无法改变现状。

  

1、为了成本控制减少必要的经营费用;

  

2、为了成本控制降低设备的配置标准;

  

3、为了成本控制克扣员工的福利;

  

4、为了成本控制减少顾客原本应该享受的服务。

  

二、怎样进行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是20世纪下半叶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费根鲍姆(A.V.Feigenbaum)提出,一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作业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或赔偿费用。质量成本管理是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的一种应用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分析、考核及质量成本的计划与控制等。

  

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是20世纪后期形成的,是将作业管理与质量成本管理相结合,并以质量作业为核心,将“作业”、“成本动因”等概念引入到质量成本管理中,是质量成本管理的一种方法。目的是为评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提供手段,并为企业制定内部质量改进计划、降低成本提供重要依据。

  

传统的质量成本管理是以“产品”为中心。质量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围绕一定产品的质量成本而展开的,对质量成本的发生本源及其动因缺乏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美国出现的以“作业”为核心的作业成本计算(ABC)及其相继发展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为变革传统质量成本管理,提出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提供了重要思路。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管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需要,以及企业的竞争环境为作业成本管理的出现提供了客观环境和动力。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其出现提供了技术支持。由此可见,把质量成本管理从“产品”层深入到每一个“作业”层,形成以“作业”为核心的作业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以“作业为校心的计算体系和管理体系,是形成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前提。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美国出现了以作业”为棱心的作业成本计算(ABC),及其相继发展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为变革传统质量成本管理提供了重要思路通过对质量作业的确认和划分,把质量成本计算和管理延伸到“作业”层次,从而为构建作业质量成本计算和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新体系提供了理论和实务的双重前提

  

2、现代科技进步,尤其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为作业质量成本管理在实践中应用莫定了基础。作业质量成本管理要求通过建立质量作业中心来收集质量作业成本;通过质量作业分析,对质量成本实施动态管理,并接质量作业中心建立科学的业绩考评体系为此,需要增大工作量,如果没有电子计算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持,在实践中便难于推行。20世纪80年代后,电子计算和信息处理技术飞跃发展,为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应用莫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3、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管理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促成作业质量成本管理形成的现实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速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客观上需要对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用集约化管理代替粗放型管理。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形成客观上适应了建立璃代企业制度的特定要求,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管理科学化的进程,叉为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萌生提供了现实的土壤。

  

4、企业的竞争环境推动着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形成。市场经济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残酷竞争,要求企业不断改善内部管理,以形成竞争优势。企业问的竞争主要是成本竞争和质量竞争。而质量成本体现着质量与成本的密切结台,它既涉及产品质量,叉涉及一定质量下的成本,取得质量和成本的竞争优势,必须考虑恰当的质量成本水平。质量成本管理对质量费用的发生和质量成本的形成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棱等环节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在质量、成本和效益三者之间取得最佳效果。传统的质量成本管理是以“产品为中心,质量成本主要是从产品成本中分离出来。质量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厨绕一定产品的质量成本而展开的,对质量成本发生的本源及其动因缺乏了解,存在明显的不足。把质量成本管理从“产品”层深^到每一个“作业”层.形成以“作业为核心的作业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是在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上衍生的一种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作业质量成本计算为中舟的作业质量成本管理。

  

作业质量成本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原则上借助于作业成本计算的框槊设计。作业质量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原理是“质量作业”为对象,按照质量作业中心归集质量作业的资源消耗,计算各个作业的质量成本,并按质量作业动因,将质量作业成本分配到各种产品,以计算产品质量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作业质量成本计算的前提是:①质量作业消耗资源;②产品捎耗质量作业。在这两个前提下,根据上述基本原理,可将作业质量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概括为:

  

1、确认主要质量作业和质量作业中心质量作业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活动的作业,可称为质量关联作业。质量成率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活动而发生的成本,包括质量费用和来达到质量要求而发生的质量损失。从总体上看,质量成本主要与控制作业和控制失效作业两类质量关联作业相联系。控制作业是指企业为预防和检验可能存在不良质量而进行的质量保证作业它由预防作业和鉴定作业构成。执行这些作业,以保证产品质量所发生的成本,即为控翩成本,又称质量保证成车,包括顶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控制失效作业,即缺骼作业是指企业或顾客对实际存在的不良质量作出反映而执行的作业。根据不良产品是否已交给顾客,可分向内部缺陷作业与外部缺陷作业两类。前者指企业不良产品尚未进入市场,交给顾客前发现不良质量问题而进行的作业;后者则是不良产品进入市场后被顾客发现质量问题而执行的作业。因缺陷作业发生的支出(损失),称为缺陷成本,包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艘本在确定主要质量作业的基础上,划分质量作业中心,例如,把质量检验单位作为中心,它包括与质量检验恬动有关的各种检驻作业建立作业中心,明确质量成本计算对象,是组织作业厦量成本计算的前提和首蓦步骤。

  

2、将质量作业耗费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中心。作业耗用资源,作业量的多步,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这种资源耗用量与作业量之间的美系,体现为资源动因”它是分配资源耗用量的基础

  

3、将各质量作业中心的成本按照“作业动因”分配到最蝰产品.是质量作业成本计算的最后步骤。倒如,抽样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生产的批次,按生产的批次作为分配抽样作业成本的标准,将其分配到不同批谯的产品上。在这里产出量(批次)的多少决定着作业的耗用量,这种质量作业耗用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就是质量“作业动因”。

  

作业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是在作业质量成本计算框架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是作业成本管理在质量成本领域的具体应用,这种瞥理体系的设计既与作业成本计算体系保持联系,又与作业成本管理体系保持衔接。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以作业质量成本计算为中舟,通过对各种质量作业活动的动态反映,在分析和优化质量作业的基础上,对质量作业及其成本进行动态控制以提高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水平。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过程是对质量成本的形成进行作业控制的动态过程,它包括下基本步骤:

  

l、质量作业分析。作业分析主要是对质量关联作业及成本进行分析。从作业定性分析到作业耗费的价值量分析,直到质量作业为顾客提供质量满意为中心的效果分析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质量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的鉴定,到作业质量成本分析,直至为顾客提供满意质量效果的分析体现了质量作业分析的不断探入。

  

从具体质量作业分析演进比按质量作业中心展开分析显得更为重要。质量作业中心是指围绕某一重要业务过程的质量关联作业所组成的集合体。设立质量作业中心应与质量形成过程、组织结构相联系,井从作业的实际出发。由于产品的形成过程内涵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因而围绕产品生产活动而设置的各十职能部门,都可能被设置为一个作业中心。比如,将质量检验部门(科、室)作为一个作业中心,把与质量检验有关的作业集合于这个中心,从而构成质量检验作业中心。又如,将质量管理部门作为一个作业中心,把与质量预防有美的作业集台于这个中心,“构成质量预防作业中心。

  

从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角度考虑,也可按质量成本的构成,分设预防作业中心、检驻作业中心、内部缺陷作业中心和外部缺陷作业中心等四个质量作业中心,从而更有利于作业质量成车的分析和管理开展质量作业中心的分析,离不开对主要作业的识别和定位。一般而论,主要作业是对质量成本产生重要影响的作业,比如顼防作业、鉴定作业和缺陷作业。作为质量保证体系的预防作业和鉴定作业当然币完全属于增值作业但却能减少缺碴(损失)及其成本的发生,相对地为顾客增加了价值。显然,这类作业不能视为增值作业而取消,至于质量保证作业投入多少,则取决于作业优化的情形即考虑质量与威本的最优化。在识别主要作业时,还必须重视缺陷作业对顾客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和消除缺陷作业,降低质量成本,相对来讲为顾客增加了价值,这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战略目标。

  

2、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即推动成本的本源,质量作业成本动因分析是在减少和消除低教和无效作业及因这些作业而耗费的责根,这是从根诼上寻找优化质量作业和质量成本的有效方法。质量作业成本动因分析,可通过“头脑风暴法等形式,与该作业过程的相关人员协作,对质量作业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力求捧除各种低技和无效因素的成本动因。成本动因分析是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成本动因决定为实现某一作业所需要的工作负担和努力因素,它显示执行作业的原因和为完成作业必须花费的努力程度。例如产品发生大量瑕疵就是一十成本动因因为它可能增加完成作业所需要的工作努力程度。可见作业质量成本动因在作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3、建立绩技评价体系。日常质量作业绩技的评价是对作业执行效果的测定和评估其中执行作业的业绩计量是评价的基础。质量作业的业绩计量标准必须符合作业成本管理的目标要求,如改进质量、节省成本、用户满意、顾客价值最大等。科学评价体系应体现各个作业中心责权利的统一,有利于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持续改善和不断剖新。以上三个步骤是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三者缺一不可。其中,作业分析是基础,成本动因分析是核心,业绩评价是关键,它们共同构成质量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体系

  

三、如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

1、随着ISO9000族标准在企业的推广和深化,已引发人们对“ISO9000问题”的理性思考,其中最突出的是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在ISO9004-1:1994中,“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要素明确指出;“以财务用语来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是重要的。有效的质量体系对组织的盈利和亏损的影响至关重大,特别是通过运作的改进从而减少了

  

2、由于失误造成的损失以及提高了顾客满意时更是如此。”标准为解决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指明了方向,为企业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来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3、对于获证企业来讲,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尽快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在实现扭亏、摆脱困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下面,谈谈关于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四点建议。

  

4、对获证企业来说,“取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护照”,是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的手段,但不少企业是为“取证”而“取证”,未从本质上认识到“取证”的目的是以适宜的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这是导致“质量体系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根本原因。企业应形成一种用货币价值的作用来激励和调节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竞争气氛;废弃非理性的决策,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真正走出“管理是摆设”、“管理是花架子”的认识误区。二:明确职责加强考核

  

5、加强考核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必须建立与质量体系协调一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通过建立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制度)、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6、首先,质量成本目标应与质量目标有机衔接,质量成本目标应是质量目标的重要内容。

  

7、其次,在管理职责和有关质量体系文件中,规范每个职工的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考核标准并坚持考核,真正体现出质量经济性和质量成本的思想。

  

8、第三,根据企业实际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科目,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任务、职责和权限,使其成为质量责任制考核的内容。

  

9、第四,健全以质量管理部门为中心的质量信息反馈管理系统,理顺质量信息流通渠道,及时收集、分析、处理、传递有关质量信息,供企业领导决策时参考。

  

10、首先,对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质量成本在企业各项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等方面,使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11、其次,对质量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和统计、财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这些人员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操作者和执行者)。

  

12、第三,随着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展,企业应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

  

13、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应突出重点,在对企业质量成本现状做出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质量费用的开支情况,提出重点控制的质量成本二级科目或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通过率),使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效益明显,从而最大限度地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以有利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广和开展。

  

14、ISO9000族标准提出的企业管理思想仅仅是最基本的质量保证要求,只有深刻领会标准的精髓,利用各种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才能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并有效地运行。(文/蓝晓)


复制成功